夏日防晒防中暑:告别晒伤和中暑危机,户外活动安全健康全攻略146
亲爱的知识博友们,大家好!我是你们的中文知识博主。随着夏天的热情登场,阳光普照大地,万物充满生机,正是户外活动的好时节。然而,在这美好的季节里,我们常常会面临两个健康隐患的挑战:恼人的晒伤和危险的中暑。它们不仅会破坏我们的好心情,更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。今天,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份超详细的“夏日防晒防中暑全攻略”,帮助大家科学防护,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个夏日!
一、紫外线与晒伤:你以为的“小事”可能酿成“大祸”
很多人对晒伤不以为然,觉得“黑一点就黑一点,过几天就白回来了”。殊不知,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远不止于此。
1. 认识紫外线(UV)的真面目
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分为UVA、UVB和UVC。UVC在穿过大气层时被臭氧层吸收,基本不会到达地球表面。而UVA和UVB则是我们防晒的重点:
UVA(长波紫外线):穿透力最强,能到达皮肤真皮层,是导致皮肤老化、晒黑、产生皱纹和色斑的主要原因。它甚至能穿透玻璃,阴天也无孔不入。
UVB(中波紫外线):能量高,主要作用于皮肤表皮层,是引起皮肤晒红、晒伤、水疱的罪魁祸首。长期暴露于UVB还可能增加皮肤癌风险。
2. 晒伤的危害:不只是一时之痛
一次严重的晒伤,可能是你皮肤健康恶化的开始。
即时危害:皮肤发红、灼热、疼痛,严重时出现水疱,并可能伴有发热、恶心、呕吐等全身症状。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还可能导致结膜炎、角膜炎,甚至白内障。
长期危害:
加速皮肤老化:皱纹、皮肤松弛、弹性下降。
色素沉着:晒斑、雀斑、老年斑等。
免疫力下降:紫外线会抑制皮肤的局部免疫功能,使皮肤更容易受到感染。
皮肤癌风险增加:特别是基底细胞癌、鳞状细胞癌和最危险的黑色素瘤。
3. 紫外线强度何时最高?
通常来说,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紫外线最强的时段,海拔越高、纬度越低、夏季和晴天时紫外线强度也越大。即使是阴天,70%-80%的紫外线也能穿透云层到达地面,所以阴天也需要防晒。
二、科学防晒的N个关键:内外兼修,滴水不漏
了解了紫外线的危害,接下来就是如何科学防晒。防晒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的结合,才能做到面面俱到。
1. 物理防晒:最直接有效的屏障
物理防晒是通过遮挡的方式,将紫外线“拒之门外”,是最安全、最无刺激的防晒方式。
防晒衣物:
选择UPF值高的:UPF(紫外线防护系数)是衡量衣物防晒能力的标准。UPF30+表示衣物能阻挡97.5%以上的紫外线;UPF50+则能阻挡98%以上。日常穿着,UPF30+已足够,长时间户外活动建议选择UPF50+。
颜色与材质:深色衣物比浅色衣物更吸热但也更防晒,不过对皮肤的实际防晒效果差异不大。关键在于选择宽松、透气、吸湿排汗的材质,如棉、麻、莫代尔、特殊处理的聚酯纤维等,避免闷热。
长袖长裤:最大限度地遮盖皮肤,避免直接暴露。
宽边帽:选择帽檐至少7.5厘米宽的帽子,可以有效遮盖脸部、耳朵和颈部。
防晒墨镜:
务必选择具有UV400或“100%防紫外线”标识的墨镜。这表示墨镜能阻挡99%以上的UVA和UVB。
颜色与深浅:颜色与防晒效果无关,但灰色、棕色、绿色镜片对视物颜色影响较小。镜片过深可能导致瞳孔放大,反而吸收更多紫外线。
佩戴习惯:开车、户外活动时都应佩戴,保护眼睛。
遮阳伞:选择伞面内部有防紫外线涂层的遮阳伞,标识UPF50+为佳。深色伞面通常防晒效果更好。
规划出行时间: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的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。如果必须外出,尽量选择有遮蔽的区域。
2. 化学防晒(防晒霜):你的第二层“皮肤”
防晒霜通过其中的防晒剂吸收或反射紫外线,从而达到防晒目的。选择和使用防晒霜有大学问。
理解SPF和PA值:
SPF(Sun Protection Factor,防晒指数):主要针对UVB。SPF值表示皮肤在涂抹防晒霜后,抵御UVB晒伤的时间延长倍数。例如,假设你的皮肤在阳光下10分钟会被晒红,使用SPF30的防晒霜,理论上可以保护你300分钟(10分钟 x 30)。日常通勤建议SPF15-30,户外运动或旅游建议SPF30-50+。
PA(Protection Grade of UVA,UVA防护等级):主要针对UVA。“PA+”表示有效,“PA++”表示相当有效,“PA+++”表示非常有效,“PA++++”表示极高防护。日常通勤建议PA++或PA+++,户外活动建议PA++++。
选择广谱防晒(Broad-spectrum):确保防晒霜同时防护UVA和UVB。
正确使用防晒霜:
用量要足:全脸防晒霜用量应达到一枚一元硬币大小,身体暴露部位也需足量涂抹。用量不足会大大降低防晒效果。
提前涂抹:在出门前15-30分钟涂抹,让防晒霜充分吸收并形成保护层。
均匀涂抹:确保所有暴露部位都被均匀覆盖,不要遗漏颈部、耳后、手背、脚背等容易被忽视的地方。
及时补涂:防晒霜会因汗水、擦拭、游泳等原因失效。建议每2小时补涂一次,大量出汗或游泳后更应立即补涂。
防水防汗:选择带有“防水”、“防汗”标识的防晒霜,尤其是在进行水上运动或易出汗的活动时。
特殊人群:
婴幼儿:6个月以下婴儿不建议使用防晒霜,应以物理防晒为主。6个月以上婴儿可使用专为儿童设计的物理防晒霜,成分更温和。
敏感肌:选择成分温和、无香料、无酒精、无刺激的物理防晒霜(主要成分为氧化锌和二氧化钛)。
三、中暑:不仅仅是“热到了”的全身性危机
除了晒伤,夏季高温还带来一个更致命的威胁——中暑。中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,体温调节功能失衡,或散热障碍,导致体内热量积聚过多,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。它可轻可重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。
1. 中暑的诱因
中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,不仅仅是气温高:
高温高湿:最主要的诱因,湿度高会阻碍汗液蒸发,影响人体散热。
剧烈运动:在高温下进行剧烈体力活动,产热过多。
脱水: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
个体因素:老人、儿童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(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)、肥胖者、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,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差。
环境因素:通风不良、密闭空间、穿着不透气的衣物等。
2. 中暑的分类与症状:及时识别是关键
中暑分为先兆中暑、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,症状会逐渐加重。
先兆中暑:
症状:头晕、头痛、口渴、多汗、胸闷、心悸、恶心、四肢无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。体温可能正常或略有升高,皮肤湿冷。
特点:是中暑的早期阶段,及时处理可很快恢复。
轻度中暑:
症状:在先兆中暑症状基础上,出现面色潮红、大量出汗(或皮肤灼热干燥)、体温升高至38.5℃以上,可有脉搏加快、呼吸急促等。
特点:体温调节功能已开始出现障碍。
重度中暑:
症状:这是最危险的阶段,表现为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。
热痉挛:多发生在剧烈运动后,表现为肌肉(尤其是小腿、腹部)抽筋、疼痛。
热衰竭:体温显著升高(38.5℃-40℃),面色苍白,皮肤湿冷(大量出汗),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,脉搏细速,血压下降,甚至晕厥。
热射病:这是最严重的类型,死亡率高。核心体温升高至40℃以上,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(如意识模糊、谵妄、昏迷、抽搐),皮肤可能灼热、干燥(不再出汗是经典表现,但也可能出汗),血压下降,心律失常,肝肾功能损害等。
特点:体温调节功能彻底失衡,如不及时抢救,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。
四、预防中暑的黄金法则:未雨绸缪,防患于未然
预防中暑,远比治疗中暑更重要。以下是几条黄金法则,请务必牢记。
1. 充足补水,别等口渴再喝:
少量多次: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,口渴已表示身体轻微脱水。应少量多次饮水,每小时饮用200-300毫升。
补充电解质:大量出汗时,除了补充水分,还要补充盐分和电解质,可饮用运动饮料或淡盐水。
避免: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、酒精和咖啡,它们反而会加速脱水。
2. 合理着装,透气为先:
轻薄宽松:选择棉、麻等天然纤维制成的轻薄、宽松衣物,利于汗液蒸发和散热。
浅色为主:浅色衣物能反射阳光,减少热量吸收。
3. 避开高温时段,室内休息:
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进行户外活动或体力劳动。
如果必须外出,尽量在阴凉处活动,并增加休息频率。
在空调或风扇的凉爽环境中休息。
4. 循序渐进,适应环境:
如果长时间待在凉爽环境后突然进入高温,身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。逐步增加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,让身体慢慢适应。
5. 关注特殊人群:
婴幼儿:体温调节能力差,需随时关注其体温和精神状态,及时补充水分,避免长时间在闷热环境中。
老年人:对热的感知能力下降,口渴反应迟钝。家人应提醒他们定时饮水,并提供凉爽环境。
慢性病患者: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患者,应严格遵医嘱用药,避免在高温下活动,并密切监测身体状况。
6. 饮食清淡,保证营养:
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。
避免油腻、辛辣食物,它们会增加身体负担。
五、中暑急救:关键时刻能救命
即使我们做好了万全准备,中暑仍可能发生。一旦有人中暑,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能挽救生命。
1. 立即转移: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解开衣物,让其平躺。
2. 物理降温:
松开衣物:解开或脱掉过紧、不透气的衣物。
擦拭身体:用湿毛巾、冰袋或凉水擦拭患者的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,帮助散热。如果条件允许,可将患者浸泡在凉水中或用凉水喷洒。
风扇辅助:用风扇或扇子帮助其降温。
3. 补充水分(清醒者):如果患者意识清醒,可以小口、多次地饮用凉开水、淡盐水或运动饮料。切忌给意识不清者喂水,以免呛咳。
4. 观察与监测: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、意识状态、呼吸和脉搏。
5. 紧急就医:
所有疑似中暑患者都应及时就医,特别是出现重度中暑症状(如体温持续升高、意识不清、抽搐等)时,务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。
在等待救护车期间,持续进行物理降温。
夏季炎炎,美丽与风险并存。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防晒知识,并严格遵循预防中暑的各项指南,就能大大降低晒伤和中暑的风险。希望这份详尽的攻略能帮助大家在享受夏日阳光的同时,也能守护好自己的健康。记住,健康安全才是我们迎接每一个夏日的最重要前提!
喜欢我的文章吗?请点赞、转发并关注我的博客,获取更多实用生活知识!祝大家夏日安康,万事胜意!
2025-10-19

深度解读赣州便民提醒:生活、出行、安全,这些信息你一定要知道!
https://www.weitishi.com/remind/126257.html

【粤语情深】“提醒我我真的爱你”地道翻译与港式爱情心语:远不止一句“我爱你”!
https://www.weitishi.com/remind/126256.html

小米手机微信后台运行提醒太烦人?深度解析与终极解决策略
https://www.weitishi.com/settings/126255.html

收款短信提醒:小通知,大智慧!商家用户必备的安全与效率指南
https://www.weitishi.com/remind/126254.html

微信频繁验证身份怎么办?最全原因解析与解决办法
https://www.weitishi.com/settings/126253.html
热门文章

招商银行微信提醒开通指南
https://www.weitishi.com/settings/51181.html

微信红包提醒怎么关?彻底告别弹窗骚扰!
https://www.weitishi.com/settings/37147.html

小米手机微信不提醒来消息?一招轻松解决
https://www.weitishi.com/settings/38047.html

微信退出群聊有提示吗?
https://www.weitishi.com/settings/37658.html

微信公众号消息提醒设置全攻略
https://www.weitishi.com/settings/54758.html